相關內容
-
晶粒度對航空發動機某件高溫持久性能的影響
迷宮軸是某飛機發動機上的關鍵零件之一,在發動機工作時主要起到阻尼減振作用,對材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該零件材料為GH500高溫合金,是以鎳-鉻-鈷為基的時效強化型高溫合金,加入鋁、鈦沉淀強化,并用鉬固溶強化,合金有較好的耐熱腐蝕性能和長期組織穩定性,其使用溫度一般不超過870℃,短時可達980℃;適用于制造燃氣渦輪發動機的渦輪轉動部件及承力件。因此,對材料為GH500高溫合金的零件熱處理工藝參數控制,尤其是對高溫持久性能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汽車金屬的腐蝕及防腐方法
隨著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和競爭日益激烈,用戶對車身用材及涂裝要求越來越高,汽車用品的防腐蝕質量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汽車零部件制造所用的材料以金屬為主,在各種使用環境條件下,金屬零部件的腐蝕是難以避免、普遍存在的問題。
-
納米陶瓷涂層的性能
傳統陶瓷材料硬度高、耐高溫、耐腐蝕,但脆性大、結合強度低、韌性差易出現裂紋等缺點,應用存在較大限制。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將納米技術和涂層技術相結合,能夠發揮其綜合優勢。
-
一文了解鎳及鎳合金的耐蝕性
鎳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在空氣中很容易被空氣氧化,表面形成有些發烏的氧化膜,因此人們見到的鎳常顏色發烏。
壓電材料具有將機械力轉換為電荷的出色能力,反之亦然。壓電陶瓷如鋯鈦酸鉛,鈮鎂酸鉛-鈦酸鉛等已被廣泛應用于傳感器、致動器、換能器和能量采集器。然而,陶瓷材料本身是脆性的。對于傳統陶瓷材料而言,機械柔韌性和壓電性是兩個相互矛盾的屬性,提高一種性能通常會損害另一種性能。例如鋯鈦酸鉛基陶瓷具有較高的壓電性能,但由于其固有的脆性,鋯鈦酸鉛基陶瓷不適合直接集成到柔性電子器件中。為了拓寬壓電材料在柔性感知等領域的應用,需要開發出兼具機械柔韌性和對環境機械振動或外界刺激做出響應的柔性壓電陶瓷復合材料。
最近,北京大學工學院董蜀湘課題組,利用3D打印技術,成功制備了一種具有高機電耦合和壓力敏感的聚合物基柔性壓電陶瓷復合材料,可以實現任意網格形狀的設計制備。實驗結果表明,通過該方法打印設計的壓電復合材料具有設計靈活性和機械柔韌性的特點,3D打印的壓電復合材料可以拉伸至超過3倍于材料本身的長度而不斷裂;被壓縮到最大80%的應變后,去除外部載荷后仍可以迅速恢復到其初始形狀。通過將壓電陶瓷與銀納米顆粒相結合設計成壓電半導體異質結結構,極化后的壓電復合材料的壓電電壓系數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3D打印設計壓電復合材料的示意圖以及實物圖
進一步研究發現,極化后的3D打印壓電復合材料對手指輕微敲擊都有很高的感應靈敏度,并且對自由掉落物體的沖擊具有較大的電壓響應;通過機電耦合作用,可以有效地將輸入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并且無需使用任何電荷存儲單元即可點亮20個商用紅色LED燈。這項研究成果有望在未來的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機器人柔性感知和生物信號識別等,以及機械能量回收方面具有重要應用潛力。該成果目前在線發表于國際重要期刊《納米能源》(Nano Energy)。論文題目為:3D-printed flexible, Ag-coated PNN-PZT ceramic-polymer grid-composite for electromechanical energy conversion(DOI: 10.1016/j.nanoen.2020.104737)。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20302949?via=ihub#bib30。
(a)砝碼沖擊試驗的光學圖像;(b)砝碼沖擊試驗的實時電壓輸出響應;(c)極化后3D打印壓電復合材料受到外界刺激示意圖;(d)20個紅色LED燈被點亮前后的光學圖像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工程與科學系2018級博士生王澤環,董蜀湘教授是論文通訊作者。合作者還包括南方科技大學汪宏教授、濟南大學青年教師郇宇。這項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51772005,51132001)資助、磁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文章來源:北大工學